異軍突起的XCOS有何制勝法寶?

2015-07-14 10:01:03 來源:互聯網作者:佚名 人氣: 次閱讀 122 條評論

起初,Cosplay不過是一些年輕的動漫愛好者為了滿足自身的好奇心。隨后得到了眾人的關注,并逐步形成擁有完善體系的一項產業。從最初的稚嫩、粗糙,到如今的成熟、精美,無疑中國COSPLAY行業取得的進步是十分巨大的。...

起初,Cosplay不過是一些年輕的動漫愛好者為了滿足自身的好奇心。隨后得到了眾人的關注,并逐步形成擁有完善體系的一項產業。從最初的稚嫩、粗糙,到如今的成熟、精美,無疑中國COSPLAY行業取得的進步是十分巨大的。實際上,Cosplay本身就是一個“大型”產業,無論是妝容、還是服飾、抑或是商演等,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市場潛力。然而就目前而言,Cosplay這個領域的社交產品仍然少得可憐,甚至可以用匱乏來形容,而且也沒有明確的市場導向產品。不過在硝煙四起的社交APP戰場中,一款名為XCOS的APP似乎彌補了這項缺陷。

XCOS是星映數字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星映公司)旗下的社交產品之一,星映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23日,XCOS是華天匯通科技(天津)有限公司(CHICOM.NET)在上海投資創立的全資子公司星映數字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旗下的產品。這款應用被創始人姚星磊稱為“17歲的陌陌”,是2014年推出的一款面向二次元的網絡虛擬社區XCOS萌系產品。目前有網頁和APP兩個端口,去年年底上線,核心團隊4人。目前注冊用戶約20W+,日活量達1W+。

XCOS的目標用戶主要以90后為主。據調查數據顯示,在15-26歲這個階段的人群,男女比例約為56:44,總人數預計在3000萬到8000萬之間。這些人群中的文藝青年、日飯、韓迷等便是二次元“吞噬”的對象。一旦一款產品的模式能與這些年輕群體的流行文化畫上等號,能夠抓住這群用戶的痛點,那么,這款產品即使不能趕超微信,也絕對能從微信這個“巨無霸”口中分到一杯羹。

個性化

最初,移動應用的出現多是為了滿足目標用戶群體的需求。但隨后則逐步轉向了滿足用戶的興趣。而從滿足需求到滿足興趣的這個過程中,又產生了一個叫做“興趣經濟”的東西。興趣經濟驅動著音樂、影視、游戲、文學、動漫、以及社交等多項內容型業務,進而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。

然而說道“興趣經濟”又得牽扯出個性化的問題了。在這個看臉又看個性的時代,如何抓住用戶的“個性化”痛點就成了一款APP能否立足、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!

XCOS應用從動漫Cosplay這個大理念出發,再細分到攝影、視頻、圖片等領域。在滿足大多數目標用戶前提下,再根據不同用戶個體的習慣、愛好等為其推薦個性化內容。

差異化

縱觀當前國內、外的社交軟件,不難發現它們在功能上有很多的重復之處,缺乏創新思維。換句話說,就是“沒有抓住用戶的痛點”。

不同于傳統的交友模式,XCOS除了“交友平臺”這個身份外,還扮演著服務提供商、Cosplay愛好者聚集地、展示平臺等多重角色。此外,與XCOS應用相輔相成的XCOS網站平臺還在COSPLAY領域的用戶需求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服務:包括COSPLAY美圖展示、簽約COSER經紀人、攝影資源、高品質專屬活動宣傳展示和承辦等等。

用XCOS官方的話來說就是:“希望通過自身平臺的影響力,讓大眾更加平等的看待、更多的了解2.5次元中的我們,感受到次元的魅力所在。”

互動性

隨著視頻網站的發展,彈幕文化的大行其道。從日本的niconico動畫、到國內的AcFun、以及后來的BiliBili似乎都是以動漫視頻為根基,再不斷向其他內容擴散。

當大量的吐槽評論從屏幕上飄過時,人與PC之間、人與網站之間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性得到了最大化。XCOS這個平臺的互動性雖暫時未能像視頻彈幕網站那般強烈,但以動漫文化為根基的XCOS本就對Cosplay愛好者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,再加上獨特的社交功能,更是使其成為了“萌系”動漫愛好者們的不二選擇。

簡而言之,XCOS算得上是年輕一代Cosplay愛好者的“精神依托”:

1、精神需求。無論哪個時代,人們都需要精神消費,在物質生活充裕的情況下,精神需求也就愈發強烈了。而對于Cosplay愛好者、動漫愛好者們而言,XCOS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;

2、市場向導。動漫產業、Cosplay產業雖有著大爆炸式的發展,但卻存在劣幣驅逐良幣問題,且沒有一個好的市場導向標桿,XCOS在為Coser們提供一個良好交流平臺的同時,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;

3、滿足年輕人。如今,90后、甚至是00后的年輕用戶群體逐步崛起,他們多為獨生子女,雖然享受著充裕的物質生活,但卻又有著與生俱來的孤獨感,對“交流”有更強烈、且更有個性的需求,XCOS便成了這新一代宅男宅女們的“孤獨消除器”。

結束語

如今,在大型社交平臺上的我們變得愈加孤獨,失去了真實感、失去了群體感、變得愈發冗雜的社交網絡讓我們變得更加“虛無”。而平臺上過于泛濫的信息也讓我們無從下手,致使找尋所需內容變得更加困難。
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
    無相關信息

相關文章